时间: 2024-09-29 04:02:19 | 作者: 产品展示
详情 |
---|
大三那年,学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我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创立的背景与条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及列宁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发展、中国历届领导人的新闻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创新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并将其中所得与自己的新闻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在实践中持续不断的发展、完善和创新的理论体系,具有浓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色彩,它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还包括列宁、斯大林以及历代中国领导人的新闻思想,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系列讲座,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是随时代的要求不停地改进革新、拥有新成果的,这是我在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最大的收获。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身的理论学说和行动纲领,历代领导人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产生和形成于中国领导的革命斗争年代,从浴血奋斗的革命斗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坚持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得以不断与中国的新闻实践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较为可惜的是,本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重点放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上,对马新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内容了解不深,所幸,这一遗憾在研究生阶段得以弥补。
开学以来,学院精心准备,组织并且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讲座,听讲各位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研究探索,弥补了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知空缺,收获颇丰。其中,我对习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贡献感受最深。习能够与时俱进,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正快速地发展的现状,能够关注到网络传播问题、网络安全问题,这是最令我敬佩的地方,因为以往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经典作家都没有遇到互联网这一新的传播媒介,也就无法在这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所发展,习不仅意识到这一领域的空缺,还做出了精彩的、富有说服力的论述,实属不易。的确,随着网络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自媒体、算法、人工智能等新现象都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发起新的挑战,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何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畅通、有效传播,或许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习精确指出“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握舆论阵地的关键,要重点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相信随更深入的探索,我们党能够更好地把握网络上的舆论阵地。
单纯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领悟停留在学校的学习层面是远远不足的,要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运用到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下,我将结合在湖南卫视新闻科普节目《新闻大求真》的实习经历,探讨在实践中,新闻工作者怎样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要求,以及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认识收获。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传播是以新闻手段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新闻舆论是客观事实世界的一部分,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客观依据。坚持新闻真实原则,媒体要尊重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脚踏实地,忠于事实。马克思把对新闻舆论的反映看作一个渐进的过程,他认为报刊是在有机运动中不断逼近事实的本来面目。在执行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务必真实报道,新闻评论也必须依据事实发表。习指出,这是一个“重大问题”。要着重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虚假是新闻的天敌。他借用马克思说过的话,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不能根据愿望来描述事实。
在具体的新闻活动中,新闻工作者应该牢记新闻真实性原则,注重对事实的挖掘探索。犹记得在我去《新闻大求真》节目组实习的第一天,老师对我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脚踏实地去找材料,做调查,搞实验;绝不能想当然地去做节目”。《新闻大求真》虽不是一个纯粹的新闻报道栏目,但作为一档探求真相、求证科普的新闻节目,对真实性的要求也非常高。不管做节目的时间有多紧迫,老师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疑虑的细节,往往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数据,老师会四处打电话询问专业技术人员,直到搞清楚为止,一条不到十分钟的科普视频,背后可能是万字的资料总结和采访记录。老师这般为了真实不畏辛劳的态度令我深感震撼,一个专业的、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将对真实性的追求贯彻于新闻工作的点点滴滴。
人民的意见和呼声,也即舆论,是社会上最广泛群体的愿望,代表社会的普遍意识,体现历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的新趋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视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社会舆论可以广泛地影响甚至左右公众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活动,新闻媒体能够引导人心所向,具有形成和影响舆论的特殊力量。习的“2.19”讲话中强调“新闻媒体要直面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意见大反映多的问题,要积极关注报道,及时解疑释惑,引导心理预期,推动改进工作。”重视人民的愿望与呼声,及时地对人民所关心所困惑的问题予以明确的、有说服力的答复,有助于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公众对《新闻大求真》的提问一直是节目组主要的选题来源之一,在《新闻大求真》开通的官方微博下,经常能够正常的看到公众对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向节目组寻求帮助以及节目组答疑解惑的景象,此外,对一些共同的困惑,《新闻大求真》还会专门出一期节目,为更多的受众处理问题。疫情期间,面对未知的病毒侵袭,网络上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为解答大众的诸多疑惑和猜测,《新闻大求真》制作团队积极开展采访调查行动,短期之内围绕疫情推出多期节目,在播报疫情最新情况、澄清疫情期间流传的谣言误区、传播抗疫中的温情故事、讲解疫情防控的需要注意的几点等每个方面发挥了非消极作用,对引导社会舆论的正向发展提供帮助。好的新闻媒体,一定要重视人民的愿望呼声,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为人民做贡献。
新闻传播不是空洞乏味的描述或说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重视新闻的艺术性特征。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要端正工作态度,讲究传播艺术,尤其反对“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的狂妄态度,他提倡学习语言和改进文风,要对传播对象加以研究,使之迎合民众口味。2008年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要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2016年2月19日,习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当今时代,动图、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直播等表现方式层出不穷,单纯靠打磨文字已难以达到好的传播效果,需要创新内容表现的方法手段,以吸引大众的关注。作为一档科普新闻节目,《新闻大求真》必须要兼顾科学性与娱乐性,难以与纯粹娱乐的综艺娱乐节目相竞争;同时,节目组还必须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高高在上的说教式科普不仅难以吸引受众,还容易遭到大众的反感抵触。在这一方面,《新闻大求真》为这一类需要兼顾严肃性与娱乐性的新闻节目做出了较好的示范,节目组善于运用动画效果、生活情景剧、虚拟现实、直播等方式丰富内容的表现形式,同时注重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话语向受众传达信息知识。优秀品质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假如没有合适的表现方式,依旧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这是新闻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需要思考注意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人类认知、思考和把握传播活动及新闻信息生产规律最重要、最宝贵的思想成果和理论财富,是指导人们精神交往活动和信息流通生产的灵魂,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舆论及思想宣传工作的定盘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身为新时代媒体人,一定要学懂、弄通、做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工作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理论严格要求自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童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典范——学习《习新闻思想讲义》心得[J]. 新闻记者,2018,(08):4-9.
[2]徐光春. 关于学习研究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几个问题[J]. 新闻春秋,2021,(04):5-8.
[3]王莹,黄瑚. 全党办报: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J]. 中国出版,2021,(22):8-11.
[4]赵超.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进脉络[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35(10):33-44.
[5]雷跃捷,王娜.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9):34-39.
[6]陈力丹. 发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源头——读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第15号[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6):34-41.
[7]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